“白+黑”的溫情堅守:抗疫與寫詩,她都在一線
時間:2022-05-17 11:17 來源:文匯報
“夏天的名字/在“冰山”月季的花朵間/立了起來/白色的 一朵朵/像一簇簇名叫“大白”的年輕人……我 也是其中一員/在小區花園的一隅”——立夏那天,上海作協創聯室副主任、詩人楊繡麗在朋友圈寫下這首詩,在小區做黨員志愿者一個多月,忙碌間隙她發現自己種的月季開了!正值花期的月季抗逆、耐陰,盛開時宛如白雪一片……“花兒強勁的生命力仿佛也在鼓勁:要和身邊居民一起抗病抗逆,不辜負這個初夏!”
自浦西封控以來,楊繡麗配合居委工作,擔任她所在小區C片區第2組抗疫樓組長,發放抗原試劑、帶領督促居民做核酸、協助發菜配藥……每天戰斗在社區抗疫第一線,白天當志愿者,晚上還要打理“上海詩人”等公眾號,一天下來沒得閑,“白+黑”的堅守見證了她的韌性與柔情。
汗水滴進眼角辣辣的,遞來的紙巾讓人感動
疫情發生后,楊繡麗第一時間通過“先鋒上?!逼脚_到社區報到,成為黨員志愿者。剛接觸這項工作,她坦言“千頭萬緒”,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,她和其他黨員志愿者一起,督促制定管理規則和團購等一系列規章,對小區幾十名志愿者的崗位和時間段進行細分和編排,不同區域志愿者盡量減少接觸。
4月一個午后,楊繡麗和物業師傅一起給居民分發抗原試劑,捂在厚實防護服、防護面罩下,爬上爬下,汗水順著額頭、袖口、褲腿不停地流,眼鏡片也變模糊,汗水滴在眼睛里?!坝袀€姑娘從樓道里走出來,遞來一塊紙巾,讓我擦眼睛,當時很感動?!?/p>
志愿者來自不同單位,難免需磨合溝通,“發現漏洞了就第一時間商量完善,有意見分歧了我們冷靜討論,目標只有一個,那就是全心全意守護小區居民的安全?!庇卸螘r間,由于保安也隔離了,于是楊繡麗和志愿者在門衛處輪流執勤,負責運送快遞、做好消殺等。她有感而發:每個看似普通的崗位都發揮著不平凡的作用。
群策群力“阻擊”病毒,辦法總比困難多
鞏固來之不易的防疫成果,需要方方面面夯實責任,織密防控網,“如此艱巨挑戰是頭一遭,只能迎難而上,直面困難。辦法總比困難多?!彼寡?,這一個多月過得比較辛苦,但經常會被大家感動。
比如,志愿者服務隊每周一次配藥,盡量做到“少接觸”——需要配藥的業主先網上填表格,然后在醫院公眾號掛號,再由志愿者上門收病歷卡,派指定的志愿者去醫院配藥再分發。
小區團購管理也是防疫關鍵。楊繡麗和其他志愿者群策群力,摸索出一套“無接觸式團購”方案——讓居民開車到小區大門口領貨,居民不下車,打開后備廂,由志愿者幫忙將貨物搬到車上?!熬瓦B開車路線也經過規劃,不走回頭路,避免了不必要接觸。事實證明,這套方案很有效,團購基本上沒出紕漏?!?/p>
詩歌的“無用”與“有用”
作為上海作協詩歌創作委員會副主任、《上海詩人》副主編,楊繡麗組織上海詩人進行抗疫詩歌創作。截至5月初,《上海詩人》“藝起前行”抗疫專輯推出33個專輯,發布160多首原創現代詩歌。身為上海詩詞學會副會長,她還督促學會推送抗疫舊體詩詞5個專輯,近200首詩詞,不少作品被網絡平臺轉發?!捌綍r我們總說作家要扎根生活、深入基層。其實,我們都在親歷源源不斷的‘活水’,這些現實不能悶在家里光靠想象,生活促使我更深入理解思考,這樣流淌出來的文字才能引發情感共鳴?!?/p>
出生于崇明島的楊繡麗把詩歌看作連接島嶼與城市的橋梁,更是連接人心的橋梁,“有聲音潑冷水,說現在寫詩讀詩有什么用?也許詩歌不像疫苗藥物那么立竿見影,但文學的慰藉與鼓舞是不容忽視的。有的詩句擲地有聲,有的如涓涓細流,語言的激勵能為生活注入向上向善的精氣神?!彼f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