與老人“廣播”交心,提升老弄堂“防疫力”
時間:2022-05-13 09:45 來源:文匯報
“播音員”柯芝敏在錄制早間播報內容。
“今天是5月5日,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夏。春意藏,夏初長。今天上午我們繼續開展核酸篩查……”上午8點一到,靜安區石門二路街道恒豐居民區的“小喇叭”準時開播,“播音員”柯芝敏的聲音從揚聲器中傳出。每天早、中、晚固定時段,等著廣播聲響起,成了這里不少居民心心念念的“約定”。別看這個小小廣播,每次十來分鐘,在柯芝敏的精心編排下,柔聲細語間,讓居民們多了份安心。
社區廣播“聲”入人心
“小姑娘聲音清晰,語速不疾不徐,我們聽得明白,心里頭踏實?!惫畔≈甑闹芾喜屠习榭偸呛V悠悠地吃好早飯,在窗臺上等候收聽。1989年出生的柯芝敏,就職于上海市青少年服務和權益保護辦公室,此前并未接觸過播音工作。3月下旬,她主動報名,作為市委組織部第二批增援人員支援恒豐居民區的疫情防控工作。
恒豐居民區老舊房屋占多數,不少還是煤衛合用,里頭住著許多上了年紀的居民。1486戶3200多位居民中,老年人口接近44%,社區防疫一度困難重重。
“我們工作組初來乍到人頭不熟,工作開展難,當務之急就是架起與居民溝通的橋梁?!痹谏鐓^疫情防控工作組組長、石門二路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蘇玉鋒帶領下,大家一起盤算:弄堂里老人們愛看電視、聽收音機解悶,“這給了我們啟發,‘聲’入人心,就用‘廣播’與老百姓交心,提升他們防護意識和能力”。
由此,居民區內陸續安上了30個“小喇叭”,柯芝敏也接下了成立“廣播站”的任務。方便居民們及時準確獲取防疫信息。街道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健身房里,一間不到5平方米的小屋就成了臨時“廣播站”。
做好防疫解答,加入心理療愈
就著一張簡易辦公桌、一臺電腦、一部手機、一套簡易廣播設備,柯芝敏開始了播報“初體驗”:一個人完成一天三次播報的內容策劃、音頻錄制、剪輯等“一條龍”流程。早、中、晚3個時段與居家辦公、網課時間錯峰播出。每個時段十來分鐘,發布疫情訊息、健康科普等內容。
第一次播報,短短10分鐘音頻,她足足花費了5個多小時,反復聽音節、節奏、音高,不斷琢磨、朗讀回放多達40多遍。漸漸地,“技術過關”后,從海量信息里摘選什么內容播報,又成了一大挑戰?!耙虻刂埔恕?,這是她與工作組討論出的結果。
晨間播報一般是天氣預報、當日核酸安排、防疫科普知識。部分老人不會使用智能手機,廣播又及時提醒:大家提前把核酸碼準備好,根據安排下樓。有的老房子煤衛合用,鄰居們錯峰錯時使用??轮ッ粼诓笾姓x消殺相關內容,提醒居民規范煤衛使用前后的個人消殺防護,“內容從權威發布中尋找,但語言表述要淺顯易懂”。
“宅家期間親子矛盾爆發怎么辦?”基于共青團上海12355熱線熱點話題,柯芝敏在晚間播報中加入了“心理疏導與精神充能”部分,圍繞與居民密切相關的話題,開展心理療愈科普小知識。她還準備了超過90首輕柔舒緩音樂,緩解居民們可能存在的焦慮情緒。
眼下,工作組也在不斷創新探索更接地氣、更具有感染力的方式,譬如通過樓組長向居民征集關注的話題。未來,也考慮在心理療愈板塊加入參與式“點歌”等個性化服務內容。